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4905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采菇三记》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

帖子

113

积分

小有名气

Rank: 4

社区币
96 RMB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23:32: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耒阳社区网友,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采菇三记

文/张楠

时近岁末,难得闲暇,偶翻相册,便忆起秋季回老家的时光,却是一年艰难中少有的轻松。尤其是能上山采野菇,更是每一秋的期盼,年龄愈大,瘾头愈强,算是思乡的一种毒,恰似陶渊明的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看了几日小儿,便再安耐不住,跟着父亲“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沿坡上,空气氤氲,落叶斑驳,小路依旧蜿蜒,只是荒草繁盛,来到一处平台,行了半日,寻到旧日里野菇繁盛处,细细寻来,却不见踪迹。于是换了一处平台,林深幽谧,各色杂菇倒是见了不少,榛蘑却未寻到,偶有冬蘑,却因出的早些稀疏且虫多,捡了些,再唤父亲,却早不见踪迹,却也没荒了。又沿沟谷行了半里,终于听见父亲的应答,终聚在一处,席地而坐,吃过午饭,继续出发,收获不大,又走失,半日才见,天色已晚,颇有“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的况味。
又一日,午后小儿入眠,一时技痒,带上工具,母亲觉得不过半日时光,却奈不住我的坚决。好在目的地不远,加上脚步快,半小时多便抵达,俗称:埋汰沟,只因此处为小河两岸,多为山谷沼泽,终年泥泞,故得此名。沿河行,两岸朽木横竖。本不报希望,却不想惊喜连连,每根倒木上都有收获,大大小小的冬蘑精灵般爬满了树干枝丫,像是厚重的小熊掌,也如肥嫩的大耳朵,有的昂首挺胸,有的藏身匿尾,有的孑然而立,有的三五成群,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着白光,泛着青韵,着实让人欢喜,实在美妙得紧。我站立良久,几乎无从下手,只得小心翼翼用刀头轻轻将它们收归囊中,水声叮咚,鸟鸣清脆,偶有野兔飞奔而出,惊得半晌回不过神,等到想拍时,早不见了踪迹。许是野菇水分大,不半日,袋子已是沉甸甸,原只是尝试,未做准备,看看天色,日已西沉,暮云四合,风岚初起,一时竟有萧瑟之感,于是归家,颇为自得,算算时间,不过三个多时辰,不虚此行。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小儿酣眠,睡意皆无,恰是我静思秋乡采菇的好时光。
回去虽则半月余,却遇了几日阴雨,囚在老屋,甚为焦躁,一则不能入山,二来又怕先采的冬蘑不及晾晒,被虫食尽。这冬菇是虫儿最后的盛宴,它们在其中躲藏、生长和繁衍,速度是惊人的,只消一夜,便蛀成空壳。虫分三种,一种是白色透明肉虫,一种带翅双尾甲虫,一种黑黄环纹小虫,它们彼此相安,除了饱食终日,最怕秋阳,终是见不得光。所以,我无比期盼开云见日,到了10月6日,老天遂愿,我和父亲收拾装备,带上午餐,再踏征程,只是目的地不同,父亲笃定埋汰沟,我则分道大杨树沟,虽是一山之隔,却要多半小时以上的脚程。秋雨频仍,沟里早是水泽遍布,尽然步步如履,还是一脚深陷。更为懊恼的是,若大的面积,竟难见倒木,于是转到沟左侧半坡上,行了许久,只收获了些许嫩芽,不觉有些泄气。好在“山翁不在菇,在乎山水之间也!”,即便走走也好。行至前些年采榛蘑的地方,一棵被风折断的三人合抱大松树映入眼帘,在其上侧不远,总算遇到一棵树,上面有些,算了开了眼。
下了坡,遇一深沟,行了几百米,无所遇,于是折回,本想登上一陡坡回返,泥土湿滑,手攀脚蹬,总算上去了,在荆棘软藤下发现一颗倒树,上面密密麻麻生了一层的冬蘑,疲惫一扫而空,随之而来是那种打了鸡血的兴奋,调整情绪,用刀头小心收割,将根部青苔、泥土和木屑直接清理干净,按照有虫无虫分类入袋,省去回家收拾的麻烦,隔绝虫儿迁徙,分区封闭管理。此处背阴,植被茂盛,温度地,湿度大,虫少块大,是我最喜欢的那种,面青而背白,圆润而厚实,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所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用在此处,造物主的神奇,文字的描述最是苍白无力,相片的精准更是少了活泼真实,那一刻,每一片野菇都是活的,具备个性的,若非身处其中,难知其妙。收索了半日,筐中已是层层叠叠,继续向东行,又遇一棵树,比之前更为惊喜,从树根到树梢,从树墩到枝丫,如同在这游行聚会一般,几乎将整个树干覆盖了。快乐在这样一个瞬间,从脚底直接燃烧到发梢,用《老残游记》听戏的描述: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顾不得饥饿和疲劳,我开始从树梢开始收编这些宝贝,只是来的稍晚,有些还是朽烂了,疏为可惜,摆放在树干上,留给鸟儿和松鼠吧。一顿操作,身上起了汗,被山风一吹,倒也通透,将筐上了肩,险些没起来,足有六十斤,刚下过雨,无论如何挤压,水分颇大。折了一根木根,蹒跚着向前,寻一处避风面阳的树下,开始大快朵颐,只有饿了才觉得美味。
准备下山,零星遇了几株榛蘑,来不及细寻,母亲说不能贪山,于是转到对面山坡返程。正在林中穿行,听见三轮马达声响,知道是养蛙人的车,背着蘑菇,三步两步窜上路来。等到过来,征得同意上车,土路坎坷,一顿颠簸,神魄失了一半,险些把骨架散了,不过省了一小时的路程。沿着小路,采了野蜂窝,老姐说是药用,一步步往回移,像是背了一座山,总算挪回家来,云霞满天,岁月静好,好不辛苦,好不开心。



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三遍,可同样的事情若写三遍,总会教人厌倦,可我却千百遍也不烦,哪怕只是给自己看。回家的时光美好而短暂,10月7日是我在家的最后一天,虽然和父亲意见相左,想到他已是古稀之龄,还是顺了他的意,我们再次向埋汰沟进发。事实不出所料,由于多次光顾,除了偶有漏网之“菇”,由于天气尚暖,很多冬蘑早被虫食鸟啄,朽败不堪。排着陡坡上下,着实累人,脚下落叶松软,踩着总不踏实,很容易摔倒。几近山脊,有合抱倒木数根,几番查看,有的空无一物,有的腐烂如泥,不过失望之后总有惊喜,远远看到一株倒木斜枝下有几团雪白,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下去一看竟然是两个大猴头,学名猴头菌,个大如拳,上生白绒如发,又称菌刺,一般倒悬树干背阴处,形状恰似金丝猴头,又像刺猬,也有刺猬菌的称谓。猴头是菌中臻品,小时候倒是常见,上高中之后难觅踪迹,运气好时,偶有收获,掐指算来,遇见猴头不过10余次,每次不过一两个,只是有次和父亲在一棵小树上遇见十多个。相传此物成对生长,遇见后总能寻见另外一个,我四处找找,除了这两个,又找到一个,便再无收获,单单三个猴头,也不算空手而归。遇见父亲,便下了坡,正准备休息,不想遇到一小片榛蘑,大自然的馈赠,总是如此丰厚,晚秋十分,吸住了阳光和地气的蘑菇,头小而肥厚,肚大而根浅,如同贪吃的胖小子,即便躲着草丛里,也是扎眼得狠,只是数量不多,不如昔时过瘾。吃过午饭,父亲在我的再三催促下,开始回返,到家1点多钟。
可我总觉得原定江畔采菇计划没成行,心有不甘,于是利用这仅剩的时光,也为了采些跟新鲜的冬菇送人,便顾不得疲惫,再次出发,没有背筐,简单带个袋子,一路向西。小道蜿蜒,还是曾经的模样。两旁金黄,一派秋收气象,天高云淡间,极目远眺,峰峦翠岫,水墨印象。踏入森林,清幽无比,沿着曾经榛蘑富集之处找了几番,无所有,便收了心,沿着沟叉向下,还好,遇到一截倒木,拨开藤蔓,大大小小的冬蘑,竟长得鳞次栉比,按住欣喜,于是按部就班,有序切收,忙了一会才收拾干净。凭着记忆,又找了几处老地点,几无收获,掉头继续沿干沟顺势而下,曾经的倒木尤在,也有收获。此后日薄西山,林中渐暗,犹豫了片刻,准备再查看两棵倒木即返,上面虽有,品质不高。不经意一抬头,发现旁边半坡上一棵倒木上倒是密密麻麻生了许多,手脚并用爬上去,才发现不仅数量众多,由于背阴,不仅个大,而且无虫,肥大厚重,在斜阳下,镀上了一层金黄,更显得珍贵无比,若是蘑菇中有王者,那么这棵树上的,绝对实至名归。尤其树桩上的长得格外自信,犹如闲庭信步,或许这样的形容让人感觉夸张,但事实如此,有那么一刻,你都不忍心动手,只想静静地看着,也许这才是采菇真正的乐趣所在,那就是遇到一片心仪的所在。好一阵工夫,才将这些骄傲的家伙收服了,不过天色彻底暗下来了,树林间则开始渲染上浓重的黑,不能再有耽搁,沿着山坡开始回返,正向上走着,突然草丛声响,两只野生梅花鹿跃出,三步两步已窜至山顶,身形轻盈,动作空灵,美则美矣,只是未来得及拍照,已杳无踪迹。 等爬上坡,我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小坐片刻,长河如练,落叶蝶舞,翻捡野菇,微信小炫,不觉欣喜非常,此乐何及。
起身而行,身后斜阳默默,路侧虫鸣依依,还是那句“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最为应景,除了留恋还是留恋,不管归去还是离开,采得是菇,拾得是乡愁。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01 - 2023 版权归深圳、东莞、广州同乡会耒阳社区办公室 共同所有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所有广告资助全部用于公益慈善,社区论坛里所发表的任何图文言论、影片和声音不代表本站立场

制作维护:中桥传媒 律师援助:广东深金牛律师事务所王琼法律硕士及广东鹏浩律师事务所王增华律师

社区文化传媒(香港)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热线:18974736555

扫二维码关注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耒阳社区 ( 湘ICP11012074-3 ) 湘公网安备 43048102000105号

    爱我纸都  爱我社区  宣传耒阳  从我做起

© 2001-2013 中桥传媒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